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特色 >锚定农业强县目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农业强县目标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2024-03-14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技服务,田间管理,整地施肥……连日来,萧县抢抓农时,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全面掀起春耕春管热潮,广袤田野处处奏响春耕生产进行曲。

  时值春耕生产关键时节,萧县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召开。这个三农“新春第一会”释放了鲜明的信号,就是动员全县上下,锚定农业强县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全面开创萧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三农”更大贡献。

  近年来,萧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具有皖北田园风光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富民强村取得新成效,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巨变”之路。

  去年,萧县克服极端不利气候影响,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实现粮食总产15.83亿斤,获评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肉蛋奶总产24.09万吨,获评2023年度全省养殖10强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7.96亿元,产值占比全市第二。新增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33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83.08亿元,居全市第一。该县依托葡萄、辣椒、胡萝卜、芦笋、菌菇、肉牛和白山羊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七彩”产业,做活做优“土特产”文章。芦笋、白山羊等5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信用惠民案例入选全国80个“信易+”应用典型,被评为省级信用惠民便企应用示范案例。家庭农场总数等多项指标获全市第一。

  今年萧县三农“新春第一会”上,提出了做好今年全县“三农”工作总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推动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明确了总要求之后,萧县的“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又该抓什么、怎么抓?该县给出了这样的发展路径:

  定准“标点”、找准“落点”。“标点”有两层意思,要选准标兵;要定好标准。具体来说,标兵就是苏北,要“学习苏北、追赶苏北”;标准就是“千万工程”经验,萧县的“三农”工作要坚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落点”就是工作的“落脚点”,是把定的目标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上、任务上。具体到今年的工作上,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第一,要坚持战略思维抓基层党建,奋力实现由“组织”到“堡垒”的跃升。要建强支部,展现基层组织“新气象”。要培强头雁,展现党员队伍“新作为”。要增强动能,展现基层减负“新面貌”。第二,要坚持底线思维抓底线任务,奋力实现由“守稳”到“守牢”的跃升。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要时刻紧盯巩固衔接这条线。第三,要坚持工业思维抓乡村产业,奋力实现由“做强”到“做优”的跃升。要优化布局做亮点,要强化招引延链条,要强化举措促增收。第四,要坚持递进思维抓乡村建设,奋力实现由“优美”到“和美”的跃升。要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完善农村“双基”服务。第五,要坚持系统思维抓乡村治理,奋力实现由“稳定”到“善治”的跃升。要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强化现代治理,以德治弘扬文明乡风。第六,要坚持创新思维抓农村改革,奋力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跃升。要做好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紧盯“重点”,狠抓“要点”。“三农”工作是一个大系统,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抓住组织领导这个关键要点,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切实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萧县将重点抓好三件事:强化组织领导聚“合力”,强化要素保障添“动力”,强化作风建设激“活力”。(侯显华 董 晴)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71206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在线网 mlx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