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让农民“顾家又增收”
时间:2024-04-25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每到农忙时节,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需要大量人力,这也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便务工的机会。在德惠市达家沟镇三家子村的吴志宝家庭农场育苗大棚里,10多位农民天刚亮就来到这里,换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水稻育苗对于他们来说驾轻就熟,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还没到早饭时间,育苗工作已经完成过半。
今年60岁的符桂玲,是三家子村村民,因为家离得近,每当农场用工时,她都会前来务工,“自打这个家庭农场成立,我就在这儿干。家里地不多,就流转出去了,我岁数大外出不便,在这儿就近打工,挣得还挺多,非常满意。”
在吴志宝家庭农场,像符桂玲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就有10多位,这份“顾家又增收”的工作让他们干劲儿十足。
2017年,吴志宝家庭农场成立,一直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如今,农场规模从最初的7公顷扩大到70余公顷,农忙时雇工近20人,就近招募周边村民务工,既解决了农场“用工难”,也让他们赚取了一份额外收入。
“我们农场育苗最多用十四五人,找的都是周边村民,一方面农民在家门口能就近挣钱,另一方面,他们距离农场近,招呼一声大家都来了,农场省去了不少麻烦。”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志宝说。
在德惠市朱城子镇世猛家庭农场,农民正忙着育瓜苗,实现就地增收。记者走进育苗大棚看到,20多位工人有的在将香瓜苗和哈密瓜根嫁接在一起,有的做着搬运、摆放、覆膜等工作。
世猛家庭农场每年雇佣长期工15人,在不耽误工时的情况下,每人每年收入达2.7万元左右。加上临时工,农场年用工量达700余人次。“建立家庭农场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形成生产规模、产生经济效益,还包括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世猛说。
帮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功不可没。自《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德惠市人社部门不断完善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加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深化与企业对接,建立订单化、市场化、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末端延伸。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cjj/202404/t20240425_88988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