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特色 >服务为先民为本!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服务队全力助推抗旱减灾

服务为先民为本!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服务队全力助推抗旱减灾

时间:2022-06-2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今年3月以来,鄂尔多斯全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各旗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积极应对当前出现的严重旱情,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有效供给,降低旱情对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鄂尔多斯市8支农牧业科技服务队深入旱情一线,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全力助推抗旱减灾工作。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服务队是由鄂尔多斯市农牧局为深入开展“千名农技人员送科技到乡村”行动组建。通过全市范围内的统筹选优,农牧业科技服务队集中了市、旗区、苏木乡镇三级共计445名农牧业专家,是鄂尔多斯地区农牧业领域专业水平最高、服务范围最广、距离农牧民最近的一支农技人才队伍。

  

  旱情发生后,8支农牧业科技服务队全面出动,在日常科技服务基础上,深入开展抗旱技术服务指导、抗旱生产保障和重点项目督导等工作,以有效行动降低旱情不利影响。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4506次,推广技术模式77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44个,开展农牧民培训指导296次,服务农牧民等农牧业经营主体2万余人次。

  

  一、农牧业科技服务队抗旱减灾举措

  (一)种植业生产保障方面

  主要措施包括:保墒情、调结构、防虫害。

  一是科学引导增墒保墒。大力推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对于采取大水漫灌、渠灌等灌溉方式的,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溉的有效利用率。指导采取深松、覆膜、高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推广提早中耕,增加中耕次数,深耕松土、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提高抗旱能力。推广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喷施叶面肥,补充农作物水分和营养,增加土壤和植株保水能力,推广抗旱保水剂、水肥一体化等抗旱产品和关键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二是指导调整种植作物。对因干旱无法在适播期完成播种的严重干旱地区,科技服务队根据旱情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牧户减少蔬菜、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改种荞麦、燕麦、杂粮杂豆等节水、耐旱的小日期作物,最大限度保证农牧民种植收益。

  三是指导病虫草害防治。针对高温干旱天气易诱发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问题,科技服务队通过田间调查宣传等方式提高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效率,指导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及时做好植保药械、高效农药、防护用品储备,引导农牧民做好苗后药剂除草准备。

  

  (二)畜牧业生产保障方面

  主要措施包括:保饲草、快出栏、防疫病。

  一是做好饲草料保障。引导养殖户控制牲畜存栏量,做好饲草料科学储备,树立防灾意识,提前做好牲畜过冬渡春饲草料购买储备。科技服务队配合各旗区开展抗旱物资饲料调运及发放工作,指导开展饲草储备情况摸底调查,使抗旱饲料等物资快速、精准的发放到受灾农牧户手中。

  二是科学引导牲畜出栏。引导农牧民在保留优良基础母畜和种公畜前提下,优化种群结构,利用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加快育肥出栏的速度,进而减少饲草料成本,克服惜售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造成的损失。科技服务队队员多年来对于羔羊、淘汰母羊等短期育肥进行过详细、系统的研究,为此次抗灾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指导牲畜防疫管理。科技服务队及时引导农牧民要保持圈舍内卫生,适量洒水,做好牲畜防暑降温和正常饮水保障,指导农牧民加强饲养管理和补饲工作,尤其是加强繁殖母畜的饲养管理,减少流产,提高仔畜成活率。同时指导做好牲畜常见病、多发病药物储备,避免灾病同发。

  

  (三)其他服务保障方面

  主要措施包括:通信息、做科普、参保险。

  一是畅通抗旱信息渠道。科技服务队加强与气象部门及苏木乡镇的联系,随时掌握天气动态,出现灾情或降雨等情况及时传达,通过基层微信群及时发布抗旱相关通知、信息、技术手段等内容,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有效。

  二是开展农牧视频科普。视频内容包括抗旱减灾、种养殖业各环节技术要点以及农牧业绿色发展等各方面。当前已制作并发布《农牧科技“云讲堂”—玉米苗期虫害识别与防治》等农牧科技视频25期,转载《农牧科技“云讲堂”—农业抗旱保墒措施》等优质适宜自治区科技视频15期,点击量3万余次。鄂托克旗科技服务队录制抗旱减灾专题视频2个,分别从养殖和种植方面向广大农牧民宣传抗旱防灾注意事项。

  二是宣传推广农业保险。为保证农牧民受益,发动农牧民参保玉米、马铃薯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协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分公司提高受灾农作物的理赔标准,最大限度减轻农牧民损失。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eeds/202206/t20220624_20769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在线网 mlx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