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蚕8号”蚕品种特性与饲养技术要点
时间:2022-06-2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桂蚕8号”(“锦•绣×壮•丽”)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强健好养、高产优质的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2020年6月13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与兴业县华盛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南宁举行“桂蚕8号”原种生产权许可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成果转让费500万元,是全国单一家蚕品种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的品种,是我国蚕桑领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大突破。
1.品种特征特性
“桂蚕8号”是二化含多化血统的强健性四元杂交家蚕品种,四眠。正交卵色浅灰,卵壳浅黄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趋光性、趋密性较强;反交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逸散性强。各龄眠起齐一,食桑旺。壮蚕体色青白,素斑,抗高温多湿等综合抗性强,强健好养,对叶质适应性较好,五龄期比“两广二号”长半天左右。熟蚕齐一,熟蚕均有背光趋密性,方格簇上簇初期入孔稍慢,入孔后营茧较快,正交比反交营茧稍快。茧长椭圆形,茧形大、茧色白,缩皱中等。
2018~2019年两年省级联合鉴定结果:结茧率96.98%、虫蛹生命力94.24%,分别比对照“两广二号”高2.68%、3.81%;茧层率21.25%,比对照高0.60%;一茧丝长约1000米,比对照长74米;解舒率71.9%;鲜毛茧出丝率16.62%;净度94分左右。单张产茧比对照“两广二号”高5%~10%,健蛹率97%,比对照高5%~35%。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在广西忻城、环江、宜州、柳城、那坡、平果等地开展“桂蚕8号”示范推广130多万张,多地小蚕共育户、蚕农反馈,“桂蚕8号”强健好养,综合抗性优于同期的“两广二号”,产量高5%~10%;跟踪抽样缫丝结果:净度达94分~95分,可满足生产5A~6A级高品位生丝,一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均优于同期的“两广二号”。
2.饲养技术要点
2.1催青
采用两段高温感光催青,前期:蚕卵戊3胚子前(即蚕种出库的第1~4天)温度24~25℃左右,干湿差2~2.5℃,自然光照;后期:蚕卵戊3胚子后(即第5~10天)温度27~28℃,干湿差1~1.5℃,自然光照;见点后全黑保护,促使孵化齐一。
2.2消毒防病
做好养蚕前、中、后的防病消毒工作,蚕期中加强防病卫生及技术处理,杜绝病原污染,减少蚕病发生。
2.3小蚕期管理
收蚁、饷食选择新鲜适熟优质桑叶喂饲。小蚕期温度27~29℃为宜,干湿差2~2.5℃。
2.4壮蚕期管理
要良桑饱食,特别五龄盛食期蚕座宜稀(约500头/㎡),食桑要足,切忌给湿叶、嫩叶、发酵叶等不良桑叶;壮蚕温度26~27℃为宜,干湿差2.5~3℃,遇高温多湿时要加强通风换气,排湿降温。
2.5上簇
适熟上簇,密度宜稀。“桂蚕8号”五龄期比“两广二号”长半天左右,要多吃半天叶,避免过早添食蜕皮激素催熟;方格簇上簇初期入孔稍慢,入孔后营茧较快,簇室注意光线宜暗,遇高温多湿,要加强通风排湿,力求簇室干燥,利于提高蚕茧质量。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syjs/t1194269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