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线观察
时间:2023-03-16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科研人员培育一粒好种子,必须有好的育种材料,也就是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生物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其形态包括种子、植株、茎尖、休眠芽、花粉甚至是DNA等。
近年来,我国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获了哪些“神奇种子”?怎样推动保存利用?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春日的湖南长沙,阳光和煦,茶园如碧。在国家中小叶茶树种质资源圃,保靖黄金茶、安化云台山种、江华苦茶、福鼎大白茶等茶树品种多样,新品种对照等实验正在进行。
在一株形态小巧,叶片只有葵花籽大小的茶树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振介绍了普查中发现的珍稀资源“小翠舌”。“在一个废弃的橘园,我在果树旁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稀罕物。这为研究调控茶树叶片大小的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珍稀优异资源往往在偏僻山区,在农户和外界交流少的地方。早出晚归、哪里偏远就去哪里,这是普查人共同的经历。刘振说:“沿途也要打起精神,看到少见的作物,就要赶紧停车。”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现代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我国计划用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现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的全覆盖。目前面上普查全部完成,679个县(市、区、旗)重点调查进入收尾阶段。珍珠玉米、野生大果猕猴桃、维西糯山药等一批优异资源引起关注。
把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旱等特点的“神奇种子”找回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重点地区全覆盖?如何避免新收集的资源有重复……在农业农村部近日组织的一次验收会议上,专家们问得详细。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表示,到今年年底,大规模的种质资源收集将告一段落,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全面鉴定。我国正在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以及其他重要性状的精准鉴定。相关地区和部门正逐步开展普查数据核对归档、资源编目入库等工作。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恢弘大气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经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承担长期战略保存任务,新库不久将正式投入使用。
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库、零下196摄氏度的超低温库、DNA库、试管苗库等一应俱全。柔性传送带、机械臂、蜘蛛手机器人、堆垛机等共同作用,实现低温种子库的自动化存取。
“不用像以前我们得穿棉大衣在零下18摄氏度的库里工作了,而且现在效率更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辛霞说。
信息技术加快赋能。近日在这里启动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将通过加快种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推动破解从资源到育种的卡点痛点,引领种业科技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zycxfz/202303/t20230316_86796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