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发展之路 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时间:2020-08-31 来源: 作者:
何德波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周年。在“两山”理论指引下,金洞管理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绿色脱贫、绿色发展之路,并运用好绿色这一“发展本色”,协同推进金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守住绿水青山,走绿色脱贫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脱贫之路,就要守护绿水青山,用好绿水青山,这是我们职责所在。
金洞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4万个/立方厘米,堪称“天然氧吧”“养生花园”。让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融入“生态立区”发展战略,金洞管理区党委、管委会认真贯彻“两山”理论,走绿色脱贫之路,1.9万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4.4%降至0.4%,减贫任务圆满完成,破除了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金洞将“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有机衔接,高标准落实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凡是破坏生态的事,一律刹车、一律禁止、一律不干,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守住“绿水青山”,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金洞的发展名片。
提升脱贫质量,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指引我们要提升脱贫攻坚质量,为乡村振兴这个“新起点”打基础、谋长远。
结合金洞实际,我们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宽度。一方面,利用白果市风电场项目和石鼓源竹木及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让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打造“一乡一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建设国家级野生茶资源保护区为契机,做大做精金洞野生茶品牌;利用好金洞“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中国森林康养林场”的品牌优势,有序推进“森林康养+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做好全域旅游线路的“开发、提质、补短”工作。另一方面,多举措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面引导特色养殖转型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培植效益好的短、平、快产业,引入“乡村车间”,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完善“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用活小额信贷、产业扶持资金,形成稳定减贫的长效机制,既让群众成为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又能实现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的发展根基。
做活山水文章,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绿水青山是金洞的优势之所在,也是金洞命脉之所在,做山水文章,创生态效益是我们这些年摸索出来的合适路子。
我们将林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扶贫相结合,以营造精细化、多样化的森林景观,提升生态魅力值,利用“中国楠木之乡”名片,培育珍贵苗木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种养有机统一,通过生态补偿、产业带动、管护就业等方式,促进林木增值、林地增效、林农增收。以特色导向转变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利用“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金白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多个国字号生态品牌,依托中惠旅集团打造全域旅游链,做好“快进慢游”文章,延伸金洞漂流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全年游”“全域游”目标,以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走农村电商发展之路,将金洞的野生茶、山野菜、农家腊肉等土特产实行线上销售,带动消费扶贫的同时,让“乡愁味道”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洞招牌。发挥基层“自治、德治、法治”,形成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群众生活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升,连续蝉联全省“三无县区”。
新时代、新起点、新要求,我们将全力建设开放富裕健康美丽新金洞,走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谱写好践行“两山”理论的金洞篇章。
(作者系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