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引才育才,激发乡村活力
时间:2023-07-14 来源: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芜湖市创新乡村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引才育才用才,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土专家”传“真经” 领着农民科学种田
日前,记者走进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珩琅山村“万亩高品质粮油标准化示范基地”,只见数千亩连片的油菜随风摇曳、波浪起伏,收割机过处,油菜籽归仓,秸秆还田。
珩琅山村靠近青弋江,这里有万亩良田,当地群众一直有种植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的传统。然而,长期以来,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和效益都不突出。2021年以来,芜湖市力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珩琅山村率先成立了合作社,围绕粮油做文章,打造万亩高品质粮油基地,通过开展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跟踪服务,品种、技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科学种田,离不开技术支持。珩琅山村请来了农技专家杨良金进行技术指导,聘请他担任农技特派员。说起老杨,那可是个传奇人物。这位扎根乡土的“土专家”几十年来潜心钻研农业科技,是当地响当当的农业专家和全国劳模,他指导引进的高产油菜新品种“秦优1718”,实收亩产达到277.5公斤。
过去农户分散经营,因担心机收损失大,主要靠人工收割油菜,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在老杨的指导下,创新施行鲜秸秆深耕深埋技术,改良机械作业模式,实现油菜机械化收割,油菜秸秆被碾成碎粒,成为天然的有机肥料直接还田,机械收割损失率由15%降低到8%。
“今年油菜丰收,3500多亩地由于应用了新品种,加上杨劳模指导田管到位,产量翻一番,由原来的每亩200斤,提升到每亩400斤,农户亩均增收600多元。”村书记程世田笑得合不拢嘴。
在农技专家的加持下,珩琅山村的粮油产业实现了由规模化种植到标准化生产转变,土地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节本增效有钱赚,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从过去无人种地到现在抢着种地。程世田告诉记者,去年该村共收获油菜籽300多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60多万元增加到180多万元。今年村里又建设了榨油厂,引进了先进的7D榨油设备,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为培养更多实用人才,老杨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创新开办了农匠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2022年5月开始,杨良金在珩琅山村正式开班,遴选了60名学员,结合农时农事,培育“良种、良法、良田、良心”等“四良”的高素质农民,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深奥的农技知识编成顺口溜、速查表,让农民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掌握科学种田的“真经”,促进农民增收。
“返乡人”变“经纪人”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镜头再转到芜湖市繁昌区西街村,一家家卤牛肉馆生意红火。西街村是个回民村,一些村民因擅长卤制牛肉发家致富。虽说这里的牛肉远近闻名,但是致富的只是少数有手艺的村民,村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是村“两委”犯愁的事儿。
西街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给了鲍飞飞用武之地。“80后”的鲍飞飞是本村人,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的他一直有个创业梦,毕业后进过工厂,创过业,后来从事教培行业,收入稳定。村里办合作社,就需要他这样懂管理、会经营的能人,在村书记的劝说下,鲍飞飞担任了村办合作社副理事长兼总经理,做起了乡村经纪人。
“合作社给了我用武之地,能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乡亲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我也十分荣幸。”鲍飞飞的初衷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
“我们决定从熟食开始,因为前期投入较少。”鲍飞飞和村“两委”商量,合作社还是要在牛肉上做文章。在一些卤肉师傅的支持下,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建起了熟食加工厂,并注册了食品公司,正式进军餐饮市场。
熟食线上销售,保鲜是个大问题。“像现在这样的大夏天,牛肉放一天就变味了。”为此他在厂里做起试验,普通包装不到一周就炸袋了。为了解决牛肉保鲜的问题,鲍飞飞专门跑到南通等地去学习周黑鸭保鲜技术。接着他又跑到杭州,挨家挨户联系包装厂,挑选优质的包装袋。经过调查钻研,终于解决了包装问题。
“我们生产的牛肉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采用了高温杀菌真空包装后,保质期大大延长,最长可达半年,这样线上销售就不愁了。”鲍飞飞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的牛肉生产采取订单制,之前受包装工艺的限制,产能没有完全放开。随着熟食包装问题的解决,产能和销售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他要把牛肉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村合作社已经与邮政签订了代销协议,即将实现大批量供货。
现在西街村的牛肉正由原来的个体经营向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社员60多户。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鲍飞飞吸纳村民参与经营,“把牛肉低价批发给社员,带动他们销售牛肉增收致富。60多户每户都是推销员,相当于开了很多分店,通过合作社带动,共同经营共同富裕。一天卖10斤牛肉,也能挣几百块钱,比打牌强多了。”
产业日渐兴旺,鲍飞飞和村“两委”又盘算着更长远的打算。“产量做起来了,一方面要打通线上销售,另一方面还要向养殖端延伸。现在的牛肉都是从皖北订购的,本地也有养殖传统,只是不成规模,下一步合作社打算建设一个养殖场集中饲养,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
以发展为锚 激发乡村干部创优争先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关键还是需要人才振兴,根本上还要发挥人的作用。
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五类人才”,大力开展农业农村领域招才引智,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安徽样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芜湖积极探索“振兴讲堂”“振兴实训”“振兴擂台”等形式,通过授课培训、实践锻炼、擂台比武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层干部在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去年以来,全市共有4600多名村“两委”干部、930多名后备干部参加各项培训。
每2个月举办一期“振兴讲堂”,从镇村书记、机关干部、院校学者中广泛征集“振兴教师”公开授课,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视频连线互动方式,进行线上学习。开展“振兴实训”,选派优秀镇党委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湖州市跟班实训,帮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代表到先发地区学习经验。开展“擂台比武”活动,组织村书记同台“打擂”,通过“亮招式”“晒成长”,提升村书记履职本领。目前芜湖市已建成乡村干部实训基地4个,2022年共开展“擂台比武”预、决赛32期,492名村干部“晒绩大比拼”。
“乡村是广阔舞台,优秀人才大有可为。我们积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发展为锚,激发乡村干部创优争先。”芜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乡村干部素质,芜湖市定期组织各类村支书评选培训等活动,重点抓两头,一方面抓培强,评选优秀村支书到浙江等地学习,拉高标杆,更进一步;另一方面抓扶弱,摸排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帮助开展工作,安排先进村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更加精准地进行干部考核,芜湖市集体经济办创新提出“强村富民指数”,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收益、合作社收入收益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全市600多个行政村、50多个乡镇街道进行排名评比,领先者可以获得奖励。
继村书记打擂台之后,芜湖又推出乡镇党委书记打擂台活动,优秀乡镇最高可获得180万元奖励。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皖美村支书”评选,优秀村支书优先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其他优秀村干部也可以优先招考乡镇事业编。通过组织创新,打破村干部晋升天花板,让每个干部都有良好的发展机会。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