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各类乡村 >吉林:小秸秆“出海”助脱贫

吉林:小秸秆“出海”助脱贫

时间:2020-08-28  来源:  作者:

  原来没人稀罕、处理麻烦的水稻秸秆,如今却能漂洋过海,卖到日本喂和牛。在吉林西部的双辽市东明镇盘山村,小秸秆成了香饽饽,既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让45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有了坚实的产业保障。

  走进盘山村大华草场,新建的车间里,一捆捆稻草经过粉碎和去尘等一系列处理,变成了一包包的稻草砖,等待装车运往大连港口。

  大华草场负责人刘兴华是盘山村的村民,也是这个项目的承包人,负责日常运营。2019年12月竣工的大华草场,以每吨200元的价格收购水稻秸秆。1公顷水稻产生的秸秆,能卖1000多元。

  和玉米秸秆相比,水稻秸秆处理更难。当地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可以粉碎还田,而水稻秸秆却无法还田。盘山村所在的东明镇又是双辽市水稻主产地。以往,村民们要么把水稻秸秆拉回家当柴火,要么就地烧荒。每到春季,如何防止烧荒给当地带来很大压力。

  盘山村扶贫第一书记于建平一直琢磨着怎么在秸秆上做文章,搞一个稳定可持续的项目。

  刘兴华以前做过草场生意,有出口资质,后来做了其他生意。于建平找到他,琢磨着能不能把项目再做起来。

  出口资质还在,工商许可也不用重新办理。几个人跑到大连港口仔细考察一圈,觉得秸秆加工项目有前景。咱们的稻草秸秆品质,刚好符合日本一些和牛养殖企业的需求,用来加工反刍饲料。于建平说,贸易商收购意愿高,这个项目准行。

  刘兴华有渠道、有资质、有经验,但缺钱。于建平和东明镇的干部把项目设想做成方案,向市里申请下来160多万元扶贫资金。定点扶持盘山村的双辽市人民武装部也拿出20万元帮扶资金。

  有了初始资金,村里的两公顷建设用地也派上了用场,一个秸秆加工厂就这么张罗起来。村里和刘兴华约法三章:项目由刘兴华承包,前10年每年给村里上缴18万元承包租金。此举充实了村里的扶贫资金。

  盘山村设置了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给他们开工资。残疾、重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得到分红。这些钱都出自这18万元租金,秸秆加工项目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于建平说。

  盘山村的稻草纤维丰富,矿物质和各类营养含量高。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造就了稻草秸秆的特殊品质,日本和牛爱吃。刘兴华说。

  草场虽小,但每一包稻草砖都有标签,每一批稻草砖都经得起各类检验检疫,日本客户颇为青睐。大华草场这个扶贫项目,吃掉了盘山村大部分秸秆。于建平、刘兴华和几位村干部计划着,把产量再做大些,把收购半径再扩大些,把更多的秸秆卖到日本,让村民的生活更富裕。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国生态农业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美丽乡村在线网 mlxc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